热搜词: 

独守空房下一句,披坚执锐兮独守山冈出自哪一首诗

发布:小编

本文目录

独守空房无病呻吟思前想后烦恼自寻的意思

1、独守空房 [ dú shǒu kōng fáng ] 独:独自;守:守候。独自居住在房子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那玉英姐姐即使逃得过,也不免一生独守空房。

翻译:那玉英姐姐即使逃得过,也不免一生独自居住在房子里。

2、无病呻吟 [ wú bìng shēn yín ] 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出处: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后来的叹老嗟卑也正是无病呻吟。

3、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形容前前后后地反复思考。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翻译: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前前后后地反复思考。

4、烦恼自寻 [fán nǎo zì xún ] 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是“自寻烦恼”的颠倒写法。

出处: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独守空闺 [ dú shǒu kōng guī ]谓丈夫外出,妻子寂寞独居之处。现在也指女子未出嫁。

2、装模作样 [ zhuāng mú zuò yàng ] 故作姿态,故意装作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百般装模作样。”

翻译:也不问分别以来是否好;放下一张饭床……百般故作姿态。

3、左思右想 [ zuǒ sī yòu xiǎng ] 多方面想了又想。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翻译:多方面想了又想,放心不下。

4、自讨苦吃 [ zì tǎo kǔ chī ] 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处: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自讨苦吃的要苗,就是偶尔要想想。”

张爱玲家的三个女人:一个客死他乡

女人,特别是处在乱世中的女人,大都没有一个好结局。她们之中或悲或伤,或凄或凉。

女人的结局因男人而起,又因男人而终。

遇对了人,是岁月的恩赐;遇错了人,是人生的戏虐。

爱的时候,不问将来,不问结局,只要当下。

不爱的时候,繁花落满一地,有的凄美,有的遗憾,有的后悔当初……

她们,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现世安稳的幸福日子。可是,一个男人的出现足以让她们的人生凌乱不堪,让她们的心中所愿终成泡影,让她们的人生不得善终。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是否有为当初的抉择而后悔,是否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旧 社会 ,女子的婚姻从来不是自己说了算。如黄逸梵这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比比皆是。

黄逸梵父亲是清末官员,曾任广西盐发道(负责当地食盐管制和检验的官员);母亲出身不好,是被买回家的小妾。

虽是小妾所生,但黄家嫡母不能生育没有子嗣,而且黄逸梵的父亲年仅30岁就过世了。黄逸梵和双胞胎弟弟就成了黄家唯一的香火。

大家族里的千金,虽然生活上衣食无忧,但毕竟不是嫡母的亲生女儿,多少也会受点气。

所以从小黄逸梵的性格就非常的要强和敏感,她一直不满“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一直想摆脱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旧 社会 的女子婚姻不由自己做主,小时候黄逸梵就结了娃娃亲。长大后,黄逸梵嫁给了张廷重。原以为就这样相夫教子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可是丈夫的迂腐和堕落,她实在是忍受不了。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黄逸梵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传统思想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起作用。她开始学英语、烫时髦的发型、与男人同桌打麻将、穿新式的服装……

而另一边的张廷重还做着“前朝遗少”的美梦,仗着有大把家产可以尽情挥霍,整日醉生梦死,抽Y片、赌 博、包小三、无所事事……

面对这样的丈夫和暮气沉沉的家庭,黄逸梵不堪忍受,后来她干脆不管了,趁着小姑子出国需要有人看着为由,姑嫂两人结伴去往英国留学。

见了世面的黄逸梵一发不可收拾,她 时尚 、新潮、美丽、大方、勇敢、坚强……在她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叫做岁月静好,什么叫做诗与远方。

她外语一流,她酷爱老舍先生的作品,她喜欢滑雪、喜欢画画,她曾和徐悲鸿一起学习油画艺术……

她对吃穿都很有讲究,地毯要按毕加索的画去织,茶杯碟子等瓷器要英国产的,她从不喝牛奶只喝羊奶……

曾经她也对婚姻有过梦想,想要跟着张廷重好好生活,把一双儿女养大成人。可是,丈夫一次次的背叛和不作为伤了她的心,令她千疮百孔。

张廷重旧习难改,戒掉大烟没多久,又重蹈覆辙,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1930年,黄逸梵麻木地说了一句:我的心已经像一块木头。说完与张廷重离了婚。

在当时,她的出走和离婚震惊了一个时代,女性从来不敢如此放肆,可是她却做了,义无反顾。

离婚后的黄逸梵经常国内国外到处跑,她与小姑子一同从张家搬了出来,租了一个高档公寓,雇了一个俄国司机,还请了个佣人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穿着洋装,吃着西餐,品着红茶,参加各种名媛聚会……

黄家嫡母去世后,她更是从娘家分得一大部分古董字画,这些遗产足以支撑她尽情地享受生活。

故事在这里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尽管她有着一般女人没有的眼界和思想,明明她的人生是一副好牌,有才有貌有钱有闲,可是她的人生却被她过得稀巴烂。

离婚后的黄逸梵学了很多新式的东西,可是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或者有何成就。她痛恨前夫吃老本,不上进,可是她也是靠祖上留下来的古董过活;谈过几段露水情缘的感情,可都无疾而终;虽然让女儿接受新式教育,给她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儿女身上所付出的爱少之又少。

她本可以不用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用自己的经济能力把一双儿女养大成人;她本可以教会女儿什么是爱,不至于让她过早地承受着生命的煎熬和人情的冷漠;她本可以踏实做个好母亲,哪怕没有丈夫的疼爱依旧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可是她选择追求自由的生活,逃避现实和责任。

纵情半生,漂泊半生的黄逸梵,于1957年在伦敦病逝。临走前,她的愿望是想再见女儿最后一面,可是最终客死他乡,含泪而终,没能如愿。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活出自己便是最大的幸福,等到年老时才明白:再美的烟火也只是转瞬即逝,唯有亲人的陪伴才弥足珍贵。

不知道这位漂亮 时尚 的母亲在离开尘世的那一刻,是否有对当初的选择后悔过,懊恼过……

张茂渊的父亲去世得早,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母亲李菊耦的教育观是:把男孩当女儿养,那他就不会跟着其他纨绔子弟学坏了;把女儿当男孩子养,那她以后就能坚强独立了。

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么坚强要么懦弱。张茂渊和张廷重两兄妹印证了那句话。

张茂渊从小就独立、要强、而且为人聪慧果敢,敢爱敢恨。张廷重却和她相反,唯唯诺诺,像个娘娘腔,做事没主见,没担当,成日不学无术。

正是兄妹俩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后来兄妹反目,断绝来往。

张茂渊和黄逸梵是一对姑嫂更是一对好闺蜜,两人一起去外面看世界,一起租住,一起享受生活。1925年,她们去英国留学,在油轮上,张茂渊遇上一个大帅哥李开弟。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可是李开弟早有婚约在身,他根本不能给张茂渊任何承诺。

李开弟在油轮上照顾晕船的张茂渊,陪她谈天说地,说理想,谈未来,亲自喂她喝粥,还送了一件帔霞给张茂渊。

这件帔霞犹如张茂渊心口的一粒朱砂痣,成了她一生的念想。

人生之痛莫过于“爱的人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我。”

1932年,李开弟结婚了,邀请张茂渊去参加。她落落大方的出席了婚宴,还因为一口流利的英语,担任了当天的女傧相。

背负家族使命的人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李张二人尽管相爱,亦有身不由己之时。

此后的几十年间,两人都以朋友身份交往,偶尔写写信件,偶尔见见面,像一对老朋友一样默默地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彼此。

对于张茂渊来说,幸福就是把对你的感情埋藏于心,只要你幸福我就会幸福。

1965年,李开弟的夫人夏毓智病重,张茂名愿日夜相伴左右照顾。临终前,夏毓智拉着张茂渊的手说: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对……你视我儿子为己出,这一切的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

如果不是张茂渊的为人,怎么可能让“情敌”说出如此的肺腑之言。后来,在“文G”中,李开弟作为资本家的后裔,被批D、C家,落得无家可归。在那段最落魄、最难熬的时光中,是张茂渊一直陪伴着他,帮衬他度过难关。

1979年,李开弟得以平反。张茂渊自是高兴,可是她提笔给李开弟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的一行字:

“不是我不愿意再等了,我怕时间不再等我。”

收到信后的李开弟泪如雨下,他提笔回信:

“我虽然曾经走远,心却从未离开过。”

苦等52年终于有了结果,在他们的婚礼上,78岁的张茂渊颤抖着拿出曾经那条寄托了半生念想的帔霞,李开弟含着泪再次为她披上。

此后,两人晚年相伴,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12年。1991年,90岁的张茂渊在爱人的陪伴下安然辞世。

年轻的时候不能相守,在黄昏之龄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有遗憾,但终究了却了一个痴情女人一生的心愿。可歌可泣!

说起张爱玲,无论是她的亲人还是朋友亦或是爱人,随便拿一个出来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她的故事就更不必说了,多如牛毛。

贵族之后,大家闺秀,如果有个靠谱的爹或者是有个负责任的娘,稍微能给她一点爱,她的人生可能会改写。

她的一生,父亲不疼,母亲不爱,姐弟不和,爱人不忠,几乎所有的悲苦都让她给遇上了。

她高傲自信、不卑不亢,敢爱敢恨,有着同龄人不该有的早熟和敏感。

很多人说她的小说都是悲剧收场。是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世界遗弃的人,又怎么能写出乐观的东西来呢。

说到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爱过的那个叫胡兰成的男人。

如果不是遇到他,张爱玲的人生肯定会改写,至少比现在的结局要好。

1944年张爱玲不顾姑姑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有着文化“汉奸”之名的胡兰成。24岁,如花的年纪,本以为胡兰成是张爱玲的救命稻草,带她逃出命运的乌龙,过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

可是刚结婚三个月胡兰成就远赴外地上任,在异地他乡与另外的女子行了不轨之事。

一次伤害还不够,还来两次,三次,哪怕是在逃亡的路上也不忘行龌龊之事。

没钱了,张爱玲接济;情 妇要打 胎,张爱玲把金镯子当掉凑医药费;大难不死之后,张爱玲把身上所有稿费30万寄给了胡兰成。

她做这一切不是傻,而是是想与这个男人一刀两断,划清界限。一是可怜这个男人,二是想让这个男人永远记得他欠张爱玲的。

她就是这样的决绝,爱的时候不管不顾,不爱的时候不拖泥带水,当断则断,哪怕自己后半生再不能爱其他人,也要远离这个口是心非的男人。

我一直觉得,张爱玲对她爱过或是懂她的男人太慈悲了。无论是胡兰成还是赖雅,无论他们如何伤害她,她都是宽容以待。

胡兰成因为懂她,即使伤害她多次,她也不追究,依然在他有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赖雅比张爱玲大30岁,因为懂她,几度瘫痪在床陷入生活窘境,她依然没有抛弃对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年少时写下的话,竟伴随了张爱玲一生。

也许,在张爱玲的观念里幸福就是懂得。因为懂,所以爱。

一个胡兰成让张爱玲萎谢,一个赖雅则让张爱玲欲哭无泪。错的时间遇上了错的人,注定孤独一生。

赖雅走后,张爱玲独自生活了近30年。晚年的她为了躲避虱子,一个星期搬家一次,离群索居,从不和人交往。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一公寓内,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后来她把遗产留给了好友宋淇夫妇,骨灰则撒入太平洋。

她的一生,漂泊如浮萍,如柳絮,飘在哪落在哪。从未真正的安宁过。

亲情如她是一种枷锁;爱情如她是一种泡影,一生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朋友让她的生命多了一点慰藉。

人们说,天才都要经历常人所不能承受之痛才能破茧成蝶,展翅翱翔。张爱玲是个天才,悟性极高的天才。也许,是天才都要经历这个坎,方能流传百世吧!

白落梅说:“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是寻常巷陌,转角处不期的相逢;是征程万里,时光渡口的风雨归来。”

幸福到底是什么?

是黄逸梵为了追求自我,敢于与封建 社会 说不得勇敢,还是张茂渊为了一个执念苦等一生的惆怅,亦或是张爱玲孤独凄美一生后所留下的惊世之作?

我觉得幸福应该是这个样子:

天冷了有人送上一件厚厚的棉袄;晚归了有人在黑夜的转弯处永远为你点亮一盏灯;幸福是一句暖心的话,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为了孩子为了家明天会更好地奋斗目标;幸福是父母健在,儿女听话,夫妻恩爱……

幸福不关乎你有多大的成就可以让后人知晓,幸福只有一生一世,只求这一世能如你所愿!

在你心中,幸福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曹丕 燕歌行

曹丕的《燕歌行》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辞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ànqià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长歌行古诗

长歌行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曦: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此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燕歌行

曹丕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及注释】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1、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2、摇落:凋残。

3、鹄:天鹅。

4、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5、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6、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 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 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7、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赏析】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ngqi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浩歌行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

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

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功名在何处?

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何,东流赴海无回波。

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

功名富贵须待命,命若不来知奈何。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

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

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

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

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以上就是关于独守空房下一句,披坚执锐兮独守山冈出自哪一首诗的全部内容,以及独守空房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猜下一句